找到相关内容114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六和敬:佛教三大语系的团结与合作基础

    至诚、深心、发愿回向心、大慈大悲、大智、大愿心、平等同理、光明、自在心、空心、信心、柔软、清净心、通达。面对一切人事物时,于内心作意欣乐:广大意乐、长时意乐、欢喜意乐、荷恩意乐、大志...实义语。把握说话五原则:(一)仔细聆听,想了再说;(二)语音清楚,语词恰当;(三)语气温和,态度诚恳;(四)内容丰富,幽默风趣;(五)不说他过,紧守秘密。   三、意和同悦   是一切行为、语言的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六和敬|佛教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09192028074.html
  • 慈悲的重要与实践

    慈悲的重要与实践  文/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榜法师  慈悲无障碍  人之所以有贪嗔痴等种种烦恼,根本原因是以自我为出发点,处处为自己著想,不能以同理为他人设想,一遇违逆境界即生嗔恼。佛陀开示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,藉由思惟众生与我同体,于众生苦,感同身受,慈心遍及一切有情、无情众生,就能将量扩大,如同大地负载一切众生,如同阳光遍照十方世界。“慈悲无障碍”,若能时时存慈悲,则无一...

    见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0448604.html
  • 调和众生的积极意义

    以此行成此愿,以此愿发彼愿,重重无尽,相续不断。所以,普贤十大愿的第九大愿,为“恒顺众生”。因为“恒顺”是精进力、是实践力的转化。恒顺要有长远,如日月运转于天地之间,恒常而不停息,精进不懈,化度众生无有疲厌。   再者,因为“恒顺”是菩萨行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四种摄法的表现。调和众生要立于众生的角度,以同理来布施慈悲、赞叹,使之不逆不背;以同事、利行引入佛智,信顺于道。   为什么“恒顺众生...

    见谌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0853877.html
  • 《现代公案》原序

    《现代公案》原序  “现代公案”为日常和同修及诸方学者的谈话,其间偶有同修随笔记录,而刊载于《现代禅月刊》上,今集成单行本,成为现代禅丛书之一。  之所以以“现代”为名,乃因现代禅一向主张宣扬佛法宜契应世界自由、民主的潮流,避免违反科学方法、开放心灵、人道主义等时代精神;尤其认为个人在通往禅定解脱的途中,培养“现代人的特质 ”,诸如包容异己、理性思辩、守法守诺、接纳变迁、同理、敬业等能力和性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1159458.html
  • 佛光山2009年传授在家五戒菩萨戒戒会隆重举行

    脚踏实地的持之以恒,勇敢表现对自己的承诺,用同理关心周遭的人,给人欢喜、信心、希望、方便;做好事、说好话、存好心,就是“受戒、学戒、持戒”最好的体现。  对于现代社会少子化的现象,父母亲过度... “我还年轻,不要被受戒约束”、“公司应酬,有时后还是需要喝酒”……,佛教的“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”等五戒,绑住了现代人的,让许多人迟迟不敢受戒,深怕不小心就触犯戒律。但是,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光山|觉培法师|菩萨戒|五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1/10461894273.html
  • 接上时代的脉动——带领青年学佛上路

    原有同理、辅导技巧等心理学范畴的知识教授,从今年起亦增加禅修课程,让同学学习于实务中活用如消融自我等观念,进而体验禅法对应生活的融通性。其它又香光尼寺举办的慧青讲座,从讲题名称到内容设计皆刻意淡化...慈济志业的理念,还须定期进修包括同理培养、探究青年成长心理发展等专业课程的培养,以期更为贴近年轻世代的观念与想法。  在引导青年学佛的道路上行走,带领人可以说扮演着犹如常慧法师形容「穿针引线」,与慧圆...

    廖翌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1448633.html
  • 县长夫人的梦魇

      也有人,不是因记得前世轮回为动物的惨状,也不是因具有高度的同理,因而能理解到动物被宰杀时的痛苦,他之所以能体会到,全因为巧妙的机缘使然。   在清朝嘉庆年间,有一位蒲城县的县长,这位...   说来,这位县长夫人也算是“幸运”的了,虽然她的“幸运”体会,是由身历其境的“痛苦”而来,但至少能快速的让她“同理”的学会和体会,什么是别人的“痛苦”!   至于,她所说的:“如果完全依照佛教...

    无垢净光

    |因果|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245411194.html
  • 六和敬:佛教三大语系的团结与合作基础

      是一切行为、语言的基础。有什么样的,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语言,进而形成什么样的世界。佛弟子端心正意,一心正念。以戒定慧三学调伏自,以出离心解脱烦恼,以菩提自利利他,以六度心和四无量广度众生。日用平常保持精进心、至诚、深心、发愿回向心、大慈大悲、大智、大愿心、平等同理、光明、自在心、空心、信心、柔软、清净心、通达。面对一切人事物时,于内心作意欣乐:广大意乐、长时意乐、...

    郑振煌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4339333.html
  • 静坐与心灵辅导

    脑波渐增,这是镇定和松弛的现象,使人产生净定的感觉。  五、协助我们由成见和无明中解脱出来,获得较多心灵上的自信和快乐。  六、保持心理的觉醒,同理增加。  七、改变自己的习气,生活中较能自我实现。 ...慧命的提升。感恩佛菩萨,感恩大和尚,感恩师父,感恩师兄们,带给我新的生命。  在体会到静坐对自己带来的好处之后,就尽量把静坐放在每日的生活中。若是早上静坐后,一天的心情较能平静喜悦、思路清晰、对人同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4547239.html
  • 浅谈“七处徵心”

    室内,只能照亮室外,同理在身外自然不能见身内,而只能见身外了,自以为这是毫无疑问的道理。佛陀知道阿难仍在妄想上寻找答案,再就他的错处,就事追问,一人吃饭是否能令众饱,让阿难自己否定自己在身外的观点,因为既然一人吃饭不能令众皆饱,说明自胃与他胃不相干故,同理既然在外,与身自不相干,即不相干,心知身不觉,身觉心不知,而事实并非如此。从而破除了阿难心在身外的错误观点。  阿难尽管一向多闻,可是总...

    妙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449708.html